饮食常识Manual

球友会app免费下载阴阳转换之交冬至养生有哪些讲究?

2024-12-23 11:32:1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健康报》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全国性卫生行业报,是1931年创建于江西瑞金红色根据地的第一份卫生专业报。专注于为各级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及人民大众提供专业、权威、科学的卫生、健康知识。

  12月21日,我们迎来冬至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民间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时节如何养生,一起来看看吧。

  每年冬至,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对北半球的人来说,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的至为“极”之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冬至“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就是说在这一天,自然界阳气收藏到了极点,阳气最少,阴气最盛。由于“阳极则阴,阴极则阳”,冬至也是阴阳转换的重要转折点,阳气从这一天开始萌发,故称“冬球友会app免费下载至一阳生”。

  冬至是进补的好时机。对一般人来说,冬至养生要顺应冬藏的特点。人们应养精蓄锐,减少消耗,储存能量,为来年春天阳气升发打好基础。老年人、产妇、体弱多病的人及手术后处于恢复期的患者,往往气血不足,在冬至时节更应注重调补。

  此时,人们可以吃一些温养气血、补肾益精的食物。比如,大家可以适当多吃羊肉。羊肉味甘、性温,是冬至进补的重要食物之一。它肉质细嫩,不像猪肉偏凉,容易生痰,也不像牛肉肉质偏老,不易吸收。羊肉暖中补虚,益肾气,可治虚劳寒冷。大家可以根据自身体质,用羊肉搭配不同食材来进补。例如,血虚容易手足冷的人,可以用羊肉搭配当归、生姜来养血通经;容易乏力、出虚汗、动辄感冒的人,可以用羊肉搭配黄芪、党参来补气固表;腰膝酸软、眼睛干涩的人,可以用羊肉搭配枸杞、山药来滋补肝肾。

  另外,很多老年人天一冷夜尿就会增多,这与肾虚不能封藏有关。建议吃一些核桃、黑芝麻,有助补肾、健脑、乌发,增强肾的封藏作用;配合山药、莲子、芡实等健脾球友会app免费下载食物,可进一步增强肾的固摄作用。

  人们应注意荤素搭配,根据自身体质进补。最近这段时间,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很多上火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咽痛、咳嗽痰多、舌苔厚腻等。这一方面与北方地区集中供暖后室内温度高、干燥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人们盲目进补有关。

  冬季寒冷,人们活动减少,如果本身就是湿热体质,再加上大鱼大肉进补,就会导致食滞生痰,郁而化热,出现上火、痰热的症状。因此,在进补时应注意荤素搭配。如果肉食吃得比较多,就应适当多摄入白菜、白萝卜、豆芽等化痰理气、清热生津的蔬菜。

  《黄帝内经》指出,“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球友会app免费下载。人们应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睡晚起,等太阳升起后再起床。不过,现代人为了工作,冬天也要早早起床,这就需要我们尽量早睡,保证充足的睡眠。从养生的角度来说,不提倡睡懒觉,因为太阳升起时是人体阳气升发之时,人们最好处于兴奋和活动的状态,如果日上三竿还在睡觉,会导致人体气机壅滞、气血流通不畅。

  运动要顺应冬藏的特点,不宜进行太过剧烈、消耗过大、使人大汗淋漓的活动,以免损伤阳气。

  有户外锻炼基础、身体条件比较好的年轻人,可以继续保持运动,但应适当降低运动球友会app免费下载强度,在运动前做好热身,出汗后尽快擦干,以免寒邪侵袭而引起感冒。身体基础不太好的人,如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等人群,如果想外出运动,应尽量安排在太阳升起、气温回升的时段。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传统保健运动强度适中、安全性高、老少皆宜,而且对场地的要求不高,在家中也可进行。需要注意的是,感冒的人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建议彻底恢复后再开始锻炼。

  在冬季,老年人和女性群体容易手脚冰凉,这通常与阳气不足,气血运行无力有关。可以适当多吃一些补气养血的食物,如羊肉、红枣、乌鸡、桂圆、猪肝球友会app免费下载、党参、黄芪、当归、阿胶等。大家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搭配一些温阳补气散寒的食物,如生姜、洋葱、白芷、胡椒等。常见的食疗方有党参红枣炖乌鸡、胡椒猪肚汤、当归羊肉汤等。

  气血不足、运行失常的人往往会感觉乏力,推荐一个简单的方法——在天气晴朗、阳光充足时一边散步一边晒肩背。经常接受紫外线照射,人体皮肤会产生维生素D,促进钙在肠道中的吸收,有助预防骨质疏松症。

  大家还可以艾灸督脉上的穴位,或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特定经络上的穴位。例如,脾胃不好的人可选足三里穴,容易痛经者可选关元穴,腿脚怕冷、无力者可选涌泉穴,肩颈怕风者可选大椎穴等,起到温阳补气、温经散寒的作用,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和抗病能力。此外,大家还可以泡脚,将艾叶、川芎、防风煮水后泡脚,同样能起到温阳散寒、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脾在五行中属土,有“喜温恶寒”“喜燥恶湿”的特点。寒冬气温低,人体阳气收敛,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尤其是原本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饮食调养 冬季,我国不同地区温度和湿度差异较大,调养脾胃时还应注意地域差异。在北方地区,人们可服用温运脾胃兼固表祛风药,在饮食中可加黄芪、党参、苏叶、白芷等;而在南方地区,除温运脾胃外,还可加入化湿之品,饮食中可加砂仁、薏米、莲子、豆蔻等。

  情志调节 情志与健康关系密切。中医认为,忧思伤脾,过度悲伤、焦虑等负面情绪会损伤脾胃。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思虑和情绪波动,有助于保持脾胃的健运。

  日常保健 注意保暖,尤其是胸部、腹部、背部和足部的保暖。有些人总觉得腹部凉,可以艾灸腹部穴位,如中脘穴、神阙穴、天枢穴等。大家还可以按摩腹部,搓热双手,以肚脐为中心,和缓、力度适中地进行顺时针按摩。经常腹胀、便秘的人可尝试此方法。

  声 明 资料来源网络,且仅用于科普公益宣传,如侵删。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