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友会新闻 qiuyouhui News

杂粮不“小” 产业“不赖”——来自“中国杂粮之都”山西忻州的一线观察QY球友会app

2024-01-22 08:07:0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稻菽飘香,现代农业有序推进;粮仓充盈,农业加工尽显效益……山西省忻州市,地处山大沟深、土地贫瘠的黄土高原,如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杂粮之都”?

  记者近日在山西忻州杂粮主产区蹲点调研发现,“小杂粮”已变身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大产业”。这些来自大山深处成绩单的背后,“变优”“变绿”的传统农业正被赋予新的内涵。

  “杂粮高地”编织新梦想红面鱼鱼、莜面窝窝、荞面饸烙、豆面抿面、莜面栲栳栳……从古至今,杂粮在忻州人的饭桌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传承千年。“杂粮对于忻州人而言,不仅是一种饮食,更是千百年来农业生产文化发展的结果。”忻州市杂粮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徐娟道出了杂粮与这片土地的深厚关系。地处黄土高原东部的忻州,无霜期短且干旱少雨,盛产耐寒、耐旱、耐瘠薄、耐盐碱的谷、糜、黍、荞、豆等杂粮。如何将资源禀赋变为发展动能,忻州探索出一条转型升级新路——把杂粮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和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走绿色生态路,打特色优质牌。翻看忻州的“三农”成绩单,成功创建“忻州杂粮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全省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并先后荣获“中国杂粮之都”“中华红芸豆之乡”“中国藜麦之乡”“中国亚麻油籽之乡”“中国甜糯玉米之乡”“中国甘甜红薯之乡”“中国高原莜麦之乡”等“一都六乡”的称号。截至2019年底,以一薯(马铃薯)、三麦(燕麦、荞麦、藜麦)、四米(小米、黄米、糜米、甜糯玉米)、五豆(红芸豆、QY球友会app大豆、豌豆、蚕豆、绿豆)为主的20余个作物种类的忻州杂粮种植面积达369万亩,总产68万吨以上,面积和产量均为山西省第一,年销售收入34.8亿元,吸收带动种植户55万余户。数据背后看质量。传统农业被赋予新内涵,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农民不再“种什么、吃什么,剩什么、卖什么”,转而因地制宜引入被营养学家称为“粮食之母”和“太空食品”的“洋庄稼”藜麦、红芸豆等农作物。“最近我们的2000亩种植基地被评为有机旱作耕地,有机藜麦的市场价格是普通藜麦的两倍。”忻州市繁峙县藜麦种植大户刘计贵说,“单价提高了,种植高品质农作物的积极性自然也就提高了。”农业的高质量转型将无数种植户送上了发展快车道。作为当地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刘计贵介绍,通过土地流转、返聘务工、加工代销等带动方式,先后为210户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其中贫困户120户。“种地有奔头,致富有信心,大家的干劲更足了。”杂粮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忻州市委市政府将杂粮作为脱贫产业纳入财政补贴的助推。刘计贵算了一笔账,“每亩有机旱作耕地政府补贴150元,2000亩共补贴30万元,这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一系列强有力的强农惠农政策举措落地生根,QY球友会app特色杂粮产业拔节成长。产业兴了,村民富了,山村活了,农民参与富民产业,日子越过越红火。“区块链溯源”强保障在“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园区内,一帧帧“科技感”饱满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千里沃野的蓬勃生机。“区块链溯源系统”正全程记录着当地杂粮“产、购、储、加、销”的全过程。“通过全维度、透明化追踪记录杂粮作物生长收获过程,实现‘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可溯源,让杂粮有了‘身份证’。”徐娟介绍说。“过去,以人工为主的传统杂粮生产方式费工费时,加之销售单一,产量和效益均无法保证。”徐娟坦言。“如今,溯源系统可实时监测日照量、温度、风量、土壤墒情等21个指标,提示农民何时该播种、灌溉、收割。”目前忻州建成6块、共计1.12万亩有机旱作区块链溯源基地QY球友会app。作为首批入选的区块链溯源示范基地之一,拥有多年杂粮运营经验的刘计贵坚信,区块链溯源将为杂粮产业带来跨越式发展机会,“全程透明化、公开化,让优质产品自己开口说话。”“自今年加入溯源平台后,五寨县线元。”山西(忻州)杂粮出口平台有限公司总经理骆志强说,“消费者吃着放心,购买意愿强了,价格自然就上去了。”为助力打通科技与农业发展之间“最后一公里”,今年初,集杂粮大数据中心、区块链溯源管理平台、跨境电商平台三大IT系统的山西(忻州)杂粮出口平台有限公司成立。“通过杂粮出口平台,农民得到专业种植指导、产业政策指引;企业实时了解市场动向、价格行情;政府精准掌握涉农数据,有效进行宏观调控;出口平台快捷把控杂粮全产业链各环节。”骆志强介绍。除此之外,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当地政府在品质优选和栽培技术上下功夫,积极引进小杂粮优良品种,大力推广地膜覆盖、节水灌溉等现代农业技术,实现了小杂粮的科学化种植。“目前,忻州的农业生产区基本保持原生态环境,实行以有机旱作为主的耕作方式,轮作休耕,减肥减药,适宜种植高品质农产品。”忻州市农业农村局种植科科长陈伟说。一项项“藏粮于地”的措施落户田间,土壤基础更牢靠。据山西农业大学环境监测中心土壤监测结果显示,忻州布点采集与检测的土样达标率99.1%。从传统的“汗滴禾下土”到如今的“大数据溯源”,杂粮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农业现代化的脚步铿锵有力,这背后是忻州不断将藏粮于“技”纳入粮食生产的建设成果。“飘洋过海”天地宽在忻州人看来,小小的杂粮却是大大的文章,杂粮产业是很“不赖”的产业。(“不赖”是忻州话“很好”的意思)一粒粒小杂粮的背后,蕴藏着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趋势。吃得绿色健康,成为近年来消费者的显著需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日食用杂粮100g到250g,约占全天主食量的1/3到1/2为宜。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葛可佑说,杂粮中富含多种保健成分和膳食纤维,适量摄入能促进消化功能,减少多种慢性病发生。尽管忻州杂粮品质优异闻名遐迩,但产品转化率较低,一度停留在原粮或粗加工产品销售阶段,杂粮品牌“小而杂”“散而弱”。QY球友会app“好原料卖不出好价格,好原料造不出好产品”成为忻州杂粮产业之痛。解决杂粮易食和可口问题将是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精深加工是带动杂粮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忻州市副市长裴峰说,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必须加强科技支撑,提高产品附加值,充分发挥忻州杂粮的品牌叠加效应。“小杂粮具有康养功能,消费市场还未完全释放出来。此次疫情激活了全民健康意识,有信心未来会摆到更多人的餐桌上。”忻州市静乐县衡达涌金负责人高海俊说,疫情防控将推动小杂粮成为中国人的“健康粮仓”。莜面饼干、谷物棒、冲调粉……一系列创新加工品的形态和类别大大丰富,杂粮产业链得以延伸,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取得了良好的市场经济效益。除此之外,优质产品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底气。在端牢“中国饭碗”的同时,忻州市政府积极开辟国际市场以“绿”换“金”,出口市场涵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欧盟国家等。“以备受国际市场青睐的红芸豆为例,每年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总量的1/3。今年前三季度出口1500吨,国内原粮收购价从9000元/吨上涨至1.2万元/吨,外销价格更是每吨提高了200美元。”骆志强说。在骆志强看来,在贸易进出口总值下降的情况下QY球友会app,特色农产品出口依然保持增长态势,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与忻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为农产品出口保驾护航分不开。“根据规划到2025年建成以忻州市为核心的6大小杂粮出口基地,经过认证的小杂粮种植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培育100家以上小杂粮出口企业。”骆志强说。“面向十四五,忻州杂粮总产值目标是150亿元。”徐娟说,通过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与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为农业价值链延伸提供广阔空间,放大忻州杂粮的金字招牌。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杂粮产业寄托了忻州人的梦想。随着忻州杂粮产迈开了高质量发展步伐,希望的田野上处处涌动金色的希望,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激荡在晋北大地上,为发展杂粮产业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李函林)转自:新华网

搜索

网站地图